人物專訪│「電影不只是娛樂」,鬍子樂絲從平易近人的電影解析訴說電影魅力│鬍子樂絲

人物專訪│「電影不只是娛樂」,鬍子樂絲從平易近人的電影解析訴說電影魅力│鬍子樂絲

文:謝祖輝
攝:陳森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2900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可以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電影就像咖啡,有人情有所鍾,有人不敢苟同;有人一試成癮,有人不以為然。鹹魚青菜各有所好,也造就了電影的多元,新奇與神秘。它們就像生活中的一點動力與調味,發現自己最鍾情的電影與口味,便是人生的支線任務。  

有人認為看電影便是娛樂節目,下班或假日的時間安坐在家為生活帶來樂趣,緊張換來放鬆;有人覺得電影甚是沉重,不時伴隨著社會議題,黑色幽默也讓人哭笑不得;有人能在電影中找到生活的救贖,用不同的角度觀望世界。

鬍子樂絲在三年前上傳了第一支的Youtube影片《為你說的謊》的電影分析,羞澀的作品卻沒有掩蓋對觀眾的誠意,創作者的角色讓她能對電影的想法敘述外,也從中分享自己喜愛的電影與品味。在網路上評論電影,並不是想要討好所有的觀眾,而是分享電影為她帶來的魅力。

工作與創作,從未知世界中找出興趣與熱情

真的要寫出專業的影評還有長遠的路要走,但建立影片的風格與論述便是樂絲一直學習的事情。樂絲從商管系畢業,與電影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對她來說確實是一個小遺憾。如同眾多大學生一般,在大學選科前找到興趣並不容易,出社會後現實終究使人放棄。但我們仍是能找到有人在工作以外創作,貫徹自己的熱忱所在並努力前進。  

事情想像得過份美好似乎便有點「離地」,無論是寫作或是電影評論的第一次都是陌生,樂絲也不諱言地說自己早期的評論與寫作可能只稱得上是心得,因為留下的大部份都是電影結束時的當下感受,花的時間也不會太多,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在看過專業影評的解釋後,寫作的課題便從草草下筆轉變為拿捏心得與資訊密度間的平衝,在電影作品中看到不懂與不理解的地方就像百般線索。雖然找資料的時間變多,但也要避免造成寫作上的失焦。影評中能討論的空間也因而更為全面,像故事背後的淵源、拍攝手法、作品流派,甚至在同一導演過往題材相似的電影之間作出評比,這些未知都在引領著好奇的人走向無邊際的藍圖。

受台灣新浪潮電影的鼓舞,引發影評寫作的動機

在2014年,當時仍是大學生的樂絲受到大衛芬奇的《控制》的影響,改變了她對電影態度。大衛芬奇對故事鋪排的手法與張力使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轉了她對電影的想像。然而追溯到更早,便是楊德昌導演的作品,在二、三十年前台灣電影新浪潮中出現的電影作品,不僅是訴說社會的現實風格,並以電影解析社會真實現象顯得別樹一格,與「舊時期」的瓊瑤式浪漫愛情故事、武俠主題電影作出鮮明對比。  

在新浪潮時期以前,電影曾作為宣傳政治工具,在國內經濟加快時有過雨後春筍的創作時期,但過於主流與一成不變的大眾題材也逐漸被拋棄,當後來接受及引入國外電影後,在本土電影創作上更停滯不前。因而後來台灣電影新浪潮中的「新電影」才被認為是台灣本土電影真正的起點。樂絲在Youtube的創作動機也是受到這時期的電影啟發,電影不止有娛樂,而是在還原與呈現背後的社會事實。

因此在樂絲自己創作的路上,也會閱讀和觀看別人的文字與影片。固然影評風格與表達形式也是各有所好,難以完全客觀評論,但卻使每個人都其特色與專長。  

樂絲說笑:「焦雄屏、聞天祥老師固然不用多說,平日也愛看《娛樂重擊》的電影劇集評論,因為其評論視野夠廣,而且知識量較大,當中有一個影評人叫Philip,他走的是毒舌路線,時常把一些商業電影講得一文不值,也因此受到網友們的撻伐,看著雖然覺得很好笑,但其實他也講的蠻中肯的,而且會講到比較實際面的點。」有時候寫影評除了要有其道理所在之餘,需要的更是勇氣,因為公開的評論大家都看在眼裡,而想法不一的人也是無可避免。  

另外《娛樂重擊》和業界也會不時有合作,例如是早前《誰是被害者》與《做工的人》兩部炙手可熱的台劇的專訪報導,道出編劇在劇情安排與拍攝的邏輯與想法。無論是專業的影評或是臉書大大小小的社團,對於樂絲在影評上帶來很大幫助。

【誰是被害者】劇評|懸疑包裝下的社會良心劇 淺談台劇迷思

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第四部投資的華語作品,而近期更是不斷爆出好評,雖然有些部分確實是可圈可點,但我更期待的還是台劇類型上的徹底突破;比如說,我就想好好的看個懸疑劇,到底為甚麼要讓我大哭阿‼️‼️(掩面🤣🤣🤣🤣🤣🤣影片傳送門 ➡️ https://youtu.be/X12jEtIf7xE(我絕對不會承認片中的動森是害我沒更新的主因)☺️☺️☺️#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劇評 #Netflix台灣 #Netflix

Posted by 鬍子樂絲 on Sunday, May 10, 2020

與其被大眾電影綁架,選擇做自己喜歡的電影

目前樂絲仍未算為全職的Youtuber,她認為把這當作職業需要有完整的規劃,不僅是出片量要固定,而且如果要養活自己在創作的內容上也要重新思考。Youtuber的收入來源業配佔了其中很重要的部份,但如果觀眾數與訂閱數不穩也很難全職投入,因此樂絲會先把這當成階段性目標努力。  

然而樂絲起初經營Youtube頻道時也創下不錯的觀看次數成績,這多多少少為她帶來一些鼓勵,但後來也沒有受到點閱率的綁架去生產內容。樂絲也笑說:「看到錢進來當然開心,這可能是會鼓勵我產出更多內容,但不是把內容做得越來越大眾化。」熱門電影的影評在Youtube上要找到並不難,至少都會出現四到五部,因此樂絲覺得這樣反而可以使她嘗試去做其他的內容,比起隨波逐流更應走出自己的風格。  

樂絲說到:「不過這個轉換最主要還是時間問題,有很多時間時當然可以各個類型的電影都做,但時間變少時,如果有一些商業電影沒那麼喜歡,那我為什麼不把時間拿去做我比較喜歡的電影。」大家固然知道哪些電影會較吸引人去看,像是幾年前《樂來樂愛你》、《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或是迪士尼出品的這些電影是當時茶餘飯後都會聊到的得獎大作,原以為樂絲會因此更專注投入在影片創作,然而後來卻寧願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另一個當Youtuber的難處便是承受別人的眼光與壓力,樂絲提到:「遇到負評時還是蠻在意的,畢竟觀眾也不認識你,留言也不會刻意客套,但其實也是時間問題。大家並不是故意攻擊你,畢竟沒有百分之百的說法,就當作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觀點與參考。惡意的攻擊不會去看,但如果是有建設性的內容就會認真的看,虛心接受。」  

樂絲希望自己影片是一種平易近人的風格,不經意地讓觀眾注意平日較少接觸的題材,她理想中的影評是能在內容與知識面上較全面,而且觀點也夠獨特,透過簡單的方式讓大家多了解艱澀的東西。  

對樂絲個人來說,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便是《2019十大電影(上)(下)》,除了是因為花了很多心力與時間,也比較接近自己影片的要求。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的除了是電影的推薦外,在鋪排上也藉由電影背後的意義串聯近年社會現象與人們的心理狀況,在影片中留下的伏筆,好讓觀眾親自透過電影尋找與了解社會上的不公不義與現實面,在新舊社會與心靈修復題材中取得平衡。

2019十大電影封面│圖片授權│鬍子樂絲

多接觸不同類型的電影,塑造自己的立體形象

現在整體大環境下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電影,Netflix近年也多推出台灣本地與國外的原創作品,在平日的口味外「灌輸」了更多元的類別選項。對於電影的想法,我們或多或少會將電影的群眾劃分限制了想象,然而在英雄電影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政治,在浪漫電影中看出家庭階級觀念,電影主題也從來不是能單一概括,透過不同領域的結合會帶來不一樣的火花。  

台灣在八、九十年代新浪潮時期的電影作品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也啟蒙了不少新世代的導演。而近年電影的種類固然是越來越多,但份量感與以前的電影相比反而沒有大幅增加。新推出的電影有時候傾向於探討諸多議題,導致在討論問題的廣度與深度上便容易失衡。樂絲說:「如果是想要專心做某個東西,就要把它做到極致,因為電影是純粹的,不要打算可以東講一點西講一點,還是要知道自己在講什麼。」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以嘲諷意味訴說台灣社會的樣貌,也是近年讓樂絲印象深刻的電影。  

【大佛普拉斯】影評|其實電影是彩色 但人心是黑白的 用鏡頭語言說故事的傑作 不愧金馬入圍10項#金馬54系列

#大佛普拉斯影評 #樂絲真摯推薦 #直接先告訴你五顆星啦哎呀大家久等啦~~這部片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 完全打中我它可以說是2017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片子以批判又不失溫暖的手法 展現本土味與黑色幽默的極致黃信堯導演 細膩的觀察力與描繪的功力令人折服希望這次金馬可以順利拿下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的部分 我猜應該蠻穩的吧<3 (別戰我><還沒看的 快去電影院一起感受大佛的渲染力與強大後勁期許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對強權說不!幫我支持Youtube點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ZbNY9HLMo&lc=z222flmgzzvxuhvim04t1aokgbu1tbjyk5ywwbxixzblbk0h00410#陳竹昇演的肚財讓我眼睛一亮ps. 不好意思最近剛換新工作>< 之後會努力固定發片der!

Posted by 鬍子樂絲 on Thursday, October 19, 2017

樂絲最後也引用楊德昌導演的電影《一一》中的台詞:「你知道嗎,自從電影被發明之後,人類的平均壽命被延長了三倍。」《一一》這部電影描述人生中無力,徬徨的一面,也顯露出楊導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樂絲說到:「電影這個東西,其實是創作者很私人的經驗,把內心描象的東西展現在螢幕上,你所看到的故事可能是你從來沒有經歷的,你就是專心在兩個小時內體驗別人心情,去沒有去過的地方,遇見不同的人,把身心投入在那個世界。」  

對於較為「小眾」的作品,觀後的感受非常取決於觀眾與電影之間頻率。有時難以靜心坐下來欣賞,比起單純的不喜歡,更可能因不明白為什麼要拍這些題材,或是還沒找到自己的「口味」。不論是工作或興趣,很多時候是缺少了解和認識的契機,多方探索與嘗試會使個人的形象更立體,想法也更為全面。  

《一一》中的那一句話,說穿了電影也只是兩小時影象,但對人的生命,價值觀卻有不一樣的啟發,這是電影所為她帶來的魅力。

楊德昌導演《一一》電影海報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
▶️ http://bit.ly/2Vv7P6B

🚩追蹤 ig 帳號:https://reurl.cc/Lby17
🚩訂閱 Youtube 頻道:https://goo.gl/vJszkx
🚩按讚 Faceboook 專頁:https://goo.gl/VwSUT8
🚩搜尋官方網站:https://goo.gl/Ns81dC
Facebook Comment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