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嘉妤
台灣在 1960-1990 年代末期,工業技術進步漸漸取代第一級產業,成為發展的重心。加工出口區的設立,也讓台灣擠身為亞州四小龍的行列。但是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全球化貿易的盛行,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將技術層次較低的勞動部門轉往至人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多數國家將製造業轉往中國大陸,比方說美國在 1979 年,製造業的就業機會達到頂峰,如今卻消失多達 7 百萬個工廠職位。曾經的製造業大國在勞力資本上漲、失業率上升的情境下,是如何變革並解決這樣的困境呢?
出生率下降、學歷上升促使中國大陸勞動人口改變,製造業機械化的使用,使人力資源再分配
2016 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報告中,台灣降居第 7 名,並預計於 2020 年後的名次會再更後退。而中國大陸在這次的排名中,位居第一,脫穎而出成為製造大國。但是你知道嗎?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在勞動力資源方面,已經不像早期那樣充足且廉價了。1980 年於中國沿海設立的經濟特區,現在面臨缺工的問題。根據《中央社》報導:「2019 年農曆新年假期後,南部城市約 800 家工廠預計缺工 10 萬人。」;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廣州海珠區的服裝廠家們祭出月薪 7000 元還包住宿,仍找不到人。」為何會產生勞動人口改變的趨勢?可能來自於以下三種因素。
一、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勞動力帶來的人口紅利消失
之前有一句玩笑話:「中國 13 億人口,每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淹沒台灣」,雖說現在中國大陸的總人口數仍持續增長,但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 的出生率為 10.9‰,是有史以來最低點,而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則創新高」,這表示中國大陸的勞動力將越來越短缺、人口將越來越高齡化。中國大陸一直秉持著的人口紅利優勢,也會跟著下降。
二、年輕人學歷變高,不願再待工廠,嚮往更自由的工作環境
「不喜歡唸書的話,就等著去工廠做女工」,這是奶奶那一輩人常常說的話,可見工廠需要的勞動力,是不太需要專門技術就可以從事,屬於重「量」不重「質」的工作型態。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教育概況中可看見:2017 年全國大學以上的畢業生比去年增加 4.3%。另有其他媒體做實地採訪,探聽中國年輕人的心聲:書讀得多了,會擁有更多選擇權。他們有人無法接受朝九晚五的制式生活,有人希望有更多自由,而不願一直待在工廠裏頭。
三、中國開始「機械人革命」,用機械取代人力
美國波爾州立大學(Ball State University)商業與經濟研究中心去年一項研究指出:「美國工廠自動化才是製造業工作流失的最大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4 年喊出「機械人革命」,而在未來發展藍圖「中國製造 2025」中,國家也將「對機械人產業提供大量補助」納入考量。在機械取代人力的發展下,人力資源將面臨再分配的挑戰。
ERP為企業訂製出彈性化聘僱措施,解決勞動人口的資源改變的問題,為公司創造最大價值
ERP 是什麼?ERP 為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縮寫,它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電腦硬體和軟體等的資源管理系統。ERP 的目的是將所有資源進行評估和管理,並且協調企業內外各部門,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簡單來說,ERP 是兼具分析師、管理者、決策者的角色,它了解企業的優勢與弱勢,並能善用環境趨勢截長補短,使企業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企業得以評估優劣勢,將合適的生產階段分割、分散在各個國家中運行。切割及零細化的特性衝擊到勞動產業的資源配置問題,「勞動市場的彈性化」,包括數量上、功能上、時間上以及薪資上等,被認為是因應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必要的措施。今日的勞動市場,由傳統以全職勞動者為主軸的模式,逐漸轉向為多元化的聘僱型態。ERP 實施彈性化的措施,讓企業得以根據需求調整員工數量、工作時間、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組織,利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