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維俊
一講到運動賽事,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可能都是球類、賽跑、游泳、跳遠等項目,但隨著科技產品硬體的進步,大家以往認為只是遊戲消遣的線上遊戲,也成為了運動賽事項目之一,也就是電子競技(E-sports)。而電競其實早在 1999 年左右就已經興起,但隨著直播的興起,電競從一項個人娛樂活動轉變成了一項可觀賞的運動,隨之帶來一些相關比賽活動、廠商贊助、周邊商品、賽事門票,漸漸的為電競市場帶來龐大的經濟產值。
電競產業的創「億」商機
隨著電競產業的壯大,不僅台灣將其列為運動產業之一,且享有產業補助或是獎章等相關待遇,更有其他國家將其列為國家級運會賽事項目。在以往被當成休閒娛樂,甚至被是件浪費時間的事,如今卻成了龐大的市場。說到電競產業商機,大家會聯想到的都像是周邊商品、硬體設備、觀賽門票收入等等,但其實還有許多你想不到的另類商機。
實況主: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更希望以快速的方式了解最新消息或是知識,因此視訊直播開始於網際網路商盛行。而電競實況正是以視訊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打電玩」的實況給其他玩家觀看、欣賞,或是以詼諧幽默的談吐,與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做互動,以達到建立經營粉絲的效果,而這些實況主即能與一些平台像是 Twitch、Youtube 合作,在廣告收入、粉絲贊助抑或是付費訂閱戶中獲取收入,當然實況主一旦累積到一定的粉絲聲量,就能像網紅藝人一樣接產品代言或是參加活動來獲取更多的收入報酬。
電競補習班:沒錯,就是補習電子競技,俗稱就是「教你打電玩」,相信許多家長一定認為,平常讓孩子玩已經算寬容了,還要讓他去鑽研,絕不妥協。但現今電競產業的蓬勃發展,讓許多家長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而電玩就像學校課業一樣,希望能玩的好,就必須栽培、鑽研,而電競補習班教學內容包含遊戲角色的特性、基礎知識以及實戰經驗等等,或許這些行為在許多家長眼中仍然是件荒唐至極的事。但生在這個新世代,我們是否能夠以看待球類運動、鋼琴、書法的方式來看待電競這項活動,將其也視為孩子未來的技能之一。
電競賽評:觀賞職籃或是職棒時,在賽前或是賽後都會有一些球評討論著他們對於球賽的看法,而電競賽事自然也有他們的賽評。近年來由於電競賽事的成熟,不僅選手們有穩定的收入,連後端這些賽評們也透過他們流利的口條和專業,引領觀眾一同感受比賽的激昂,而為自己帶進收入。
兩方觀念的落差,導致人才流失
儘管電競產業已經是被許多國家認可的體育賽事項目之一,但在許多仍然活在傳統觀念的家長眼中,電競選手跟網路成癮的壞孩子是畫上等號的,卻未發覺自己已經漸漸地與這個時代脫節了。 2016 年 9 月,教育部正式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列為職業教育的其中一項專業項目之一,也就是說,各院校可以將其申請為該院校的科系之一。雖然引來許多歡呼聲,但同時也引起許多傳統觀念人士的不滿,因為在他們認知中,電競仍然只是休閒娛樂,甚至更偏激的想法認為是「不務正業」,如今竟然被社會、國家重視,且視為是一項「正業」,根本是件難以接受的事實。而這樣的環境也使得許多正要起步的電競選手,因旁人的眼光或家庭因素而卻步,抑或是選擇到國外發展,使得台灣電競產業人才嚴重流失。
「拿青春換來的這頓飯」,電競生涯的短暫,更應該替未來鋪後路
電競選手這份職業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極其夢幻,除了能夠有正當理由且長時間打電玩,也能夠擁有優渥的薪資。然而,職業與業餘終究有條分隔線,所需設想的自然也就不同,畢竟「打電玩很簡單,但要當個職業打電玩可就不簡單」。由於電競選手極其需要快速的反應能力,大部份選手都是在 17、8 歲就踏入這個行業,與傳統運動選手的職業生涯相較之下較短,大部分電競選手職業生涯落在 17–25 歲之間,一旦超過年齡,精神的集中及反應能力將下降,即便只有 0.1 秒的時間差,也有可能影響到一場比賽的勝負。所以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用青春換來的,因此這些選手們更應該為自己的未來鋪後路,像是學習第二專長、投身於電競教學,或戰隊的管理者等等,讓電競選手這個身分是為人生多添一份色彩,而不是讓自己的人生提早黯淡。
參考資料:
職業電競是不是青春飯?選手退役轉型難
https://kknews.cc/game/r86284.html
華南好神資訊:電競產業分析
https://events.entrust.com.tw/news/20190219weekly-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