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拚轉型,創新想法不落人後
國外市場,更是全速在開發。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一個無人計程車上路的國家,比同步在研發無人車技術的 Uber 或 Google 都還早;甚至,亞洲第一輛投入商業化的無人巴士也在新加坡上路。從運用多元性、採用普遍性、推及效率等面向來看,新加坡似乎在無人經濟這個議題上投入更多、更全面、也更有計畫性。從背景來看,高齡化、勞動人力成本高漲、人力短缺等社會現象 (如同許多已開發國家),加上地狹人稠、缺乏資源等先天受限,都是促使新加坡走向無人化經濟的要素。新加坡有別於美、日、中以企業領航變革的趨勢,是由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鼓勵民間進行創新。接續前一階段的iN2015(Intelli gent Nation 2015,著重資通訊環境的建制),新加坡在2014 年推出「智慧國家」(Smart Nation 2025)計畫。大力推動各項數位化、智慧化經濟策略。透過國際合作、資金補助等方式,協助業者以科技克服先天不足的缺失,帶領新加坡朝向更有效率、更聰明的資源運用模式,提供更為便利、安全、環保、高附加價值的生活和商業環境。目前包含前述的機器人、無人車、自助化消費環境等,都是在日常已發生的實際案例。不知道未來的台灣是否也會朝著個方向前進呢?
市場型態轉變,政府稅收跟進 科技稅
不過減少了人力,稅收的方式自然也必須改進。科技帶來豐厚的經營利潤,讓政府財政部門必須更精進稅收,因而制定出了不少相關條例。如近期歐盟計畫徵收「科技稅」、英國則有推出「數位稅」的規劃等,而英國的部分,他們正在考慮向 Facebook 、 Google 等網路公司徵收「數位稅」。
這個「數位稅」的說法由來已久,最開始被稱為「Google 稅」,來自法國文化部在 2010 年的提議,認為法國應該對網路公司在當地的廣告收入徵稅以補貼本國的文化產業。直到 2011 年法國人民運動聯盟(UMP)提出的預算法案修正案通過後,「Google 稅」的提議才宣告終結。
利用在愛爾蘭、開曼群島、百慕大等國家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避稅,已成大型科技公司的慣例,因此歐盟各國經常在稅務問題上與美國科技公司糾纏不休, Google 則是稅務部門的重點關注對象。一年前, Google 在與法國稅務部門的官司中勝訴,省了 13 億美元的稅款,但為了與義大利稅收部門和解,他們又花了 3.06 億美元。不過隨著歐盟在打擊企業避稅方面的態度越來越強硬,我想跨國科技公司的日子今後可能不會太好過了。
參考資料:
從新加坡看無人經濟潮流
https://view.ctee.com.tw/technology/7836.html
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三大經濟是無人經濟、共享經濟和娛樂經濟
https://kknews.cc/tech/vzm8joy.html
搶3兆市場大餅 台灣無人機概念股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