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昀靜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7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鄭博元,居家整聊室的創辦人之一。居家整聊師的使命是要實現每個人的美好生活,所以會透過聊天來了解客戶需求並加以幫忙整理出適合客人們的家。博元在大學時期參加了數個創業比賽,從一開始發想主題到真正確定題目,團隊裡的人來來去去了一大半,跌跌宕宕得走到了今天,建立起已經有六位正職並且整理過上百個家的「居家整聊室」。在大學時期的人生課程裡有所領悟之餘,身體力行並堅持信念才讓博元能有今天的良辰美景。
博元開始思考自己人生到底要的是什麼,而「創業」就此在心中萌芽
20 歲的時候博元跟其他同學一樣懵懵懂懂,不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直到在中原大學遇到了葉淑貞老師。老師在一堂叫做「人生管理」的課裡,找了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來和學生做分享,包括企業家、藝術家、神父和動物園園長,在那堂課裡博元領悟到「原來人生可以這麼的不一樣」。再加上那位老師本身是萊爾富董娘,人生中有很多經歷,她在 24 歲就寫下人生目標,卻在 28 歲時得到癌症,然而她還是努力將人生過得精彩。心中得到了很大的震撼,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博元開始思考自己人生到底想要什麼。他寫下了 24 個人生的目標,還有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要做的事情。就在那時候,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並且真的身體力行參加很多創業比賽。博元說想創業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裡可以建立一家對整個世界或是人們生活有好處的公司。
「要在三年後,才能收到當時寫下這24個目標的這封信。」
請一定要記得,莫忘初衷。博元掛著一抹意義深遠的淺笑,說老師故意不在他們寫下這些目標的當下寄出這封信,偏偏要在三年後才將這封信送到我們手上。老師在信封上寫著:「學校的生活很美好對吧?一旦你真的出了社會,你會知道現實根本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樣子。」會遇到很多挫折,可能是兵變、找不到好的工作、或是發現創業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三年前你寫下的那些目標,可能可以再繼續堅持下去。」
在被現實中的挫折消磨得想放棄時,博元收到這封信就像是被推了一把,所以決定繼續往前走。
學校的課程可以激發很多想法跟點子
學校的課程對博元來說提供了很大幫助,不管是點子的來源、題目的發想,都是由學術理論做為出發點。理論是從過去實務經驗累積而成的結論,同理,結論也可以反推到實務上。一邊創業一邊唸書讓博元不斷吸收新知加以應用在公司上,另外,他在公司遇到卡關的問題時,常常會回到學校的課堂中,在學習同時重新思考那些打結的問題,整理出不一樣的思緒。博元語帶感激的說:「學校的老師們其實就像我創業路上的某一派導師。」
每次在創業比賽中的失敗其實只是不一樣的起跑點
對於參加過無數次創業比賽的博元來說,沒有什麼叫做真正的「失敗」,其實每一次跌倒都只是不同機會的開始,而這些機會會一直都存在,並讓我們有階段性的成長。創業當初博元相較於其他學生拿了很多社會資源,大約有兩三百萬,責任感讓博元覺得不能輕言放棄,但堅持之餘也要衡量自己團隊的財力狀況,設立停損點,評估在動態變動的過程中公司是否還有機會生存。博元說「當時老師就像免費顧問,學生創業別人會願意給機會」,所以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於嘗試並堅持。
創業夥伴該怎麼找?很簡單,參加一堂創業課程,自然就會有 team 了!
「最基本的當然就是靠比賽認識更多人、在各通路上留信箱以收到更多資訊、注意看全校公佈欄,當然能問學校老師是最直接的方法,再不然就出社會花錢請顧問。」
博元一開始在學生創業時期並沒有特別找「理念相符」的人作為創業的夥伴,「那時候只要有人就很開心了」他苦苦地笑著說。在創業初期人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會特別去思考價值觀有沒有完全一致或是要不要做一輩子這個事業,其實「堅持下來」的這件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
「花一點時間,將公司的價值、主張、使命、願景,重新釐清。」
之後用公司重整清楚的宗旨再去找一批人,這群人就會留得很久,現在居家整聊室的團員們一致抱持著「美好生活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價值觀。
在公司的每個時期都要擔任不一樣的角色
這是一個 Plan, do, check, Act (PDCA) 的過程。最早當然就是要當那個帶頭往前衝的人,要自己先彎下腰。當時有個前輩告訴博元:「你如果沒有自己去整理 100 個家,你就沒辦法帶領公司的這群人。」所以博元在初期真的親自去了每個客戶的家,同時兼顧 Plan 跟 Do。後來業務開始進來之後,他衡量可以多聘點人進來公司,才漸漸地把原本自己的工作分配下去,不再一舉扛下設計、行銷、管理、服務設計、異業合作、整理……,這才開始進入 Check 的角色。而當創辦人開始在做 Check 的動作時,也代表公司要制度化了,現在博元需要習慣去追每個人的進度,而不是樣樣都親自操刀。
「公司的大方向要有、目標要夠明確,而這是創辦人需要做好的事。」
創辦人是最明瞭公司各個環節的人,所以當博元把大方向講清楚了、工作說明寫清楚了、每個職員的權責定好了,每個夥伴自己就會為了達到目標,去主動思考該怎麼訂定計畫並加以實踐,做不到也沒關係,可以一起討論把問題解決。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但可以被培養。」
對於內部員工,公司定期舉辦讀書會、請外部講師來演講,這是在做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的螺旋,訓練員工將腦中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文字檔案,讓其他人也可以學習。博元希望個人知識不僅僅是個人知識,而是應該「從個人變成團體,團體變成組織,組織變成組織間」,這才是有意義的。
「如果公司的知識都只綁在個人身上,那這個人一旦走了,公司也就不行了。」
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無形間就會創造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學生想跳入創業或是有工作經驗但想做些業外合作機會的人,博元說:「想清楚,然後盡力就好。」
博元有點羞澀的說,在他仔細回顧之後,覺得真的就是要「想清楚」。在現實中會遇到比想像裡更多的困難與挫折,為什麼要想清楚?是因為創業的初衷很重要。那份初衷不應該只是為了「名」,創業本身要是「真的想解決一個問題」、「真的想實現一個東西」,才有可能長久持續下去。倘若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之後再投入,就算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挫折,會更有可能可以堅持下去。
博元說到他一開始總是想要佈局很大,但現實並非想像中那樣一帆風順,他在這些跌跌撞撞裡得到的結論就是:「得失心太重的時候反而容易做錯重要的決策,所以盡力就好。」要好好衡量自己的能力到哪裡,而非一心想著擴大公司規模。
最後,不要小看自己。
「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大家都嘲笑我們的題目。」博元有點無奈但仍不以為意的說著,有人小瞧「整理」這件事有什麼好做的,而且竟然是他一個這麼年輕的男生來做。可是當後來居家整聊室團隊把「整理」做起來,並且有人願意給付高額來解決這個問題時,從客戶的「願付價格」,就能知道客戶的痛點有多痛,還有居家整聊的價值到底有多大了。此外,這更證明了居家整聊的商機有多深的潛在力。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能把它做得很不一樣。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從規劃製作、故事探索、文字影音等整合資源製作完成。目標推廣資訊化時代下的創新思維與轉折歷程,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從歷經挫折、轉型創新等階段突破在職涯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邀請你/妳共同參與創新人物與自身的成長。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
▶️ http://bit.ly/2Vv7P6B
🚩追蹤 ig 帳號:https://reurl.cc/Lby17
🚩訂閱 Youtube 頻道:https://goo.gl/vJszkx
🚩按讚 Faceboook 專頁:https://goo.gl/VwSUT8
🚩搜尋官方網站:https://goo.gl/Ns81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