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學習專題(四)受教權是權利也是義務‒‒從學界觀察跨領域學習的應用

跨領域學習專題(四)受教權是權利也是義務‒‒從學界觀察跨領域學習的應用

芬蘭的教育制度

圖片來源: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1059

    從 2000 年開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每三年就會舉辦一次 15 歲學生能力評估計畫 (PISA)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 PISA 主要是在數學、科學、閱讀三大領域進行能力測試。幾屆辦下來,芬蘭的學生經常在科學與閱讀兩項評比中取得前五位的好表現,甚至曾經有科學及閱讀並列第一、數學第二的傑出成果。

    事實上,芬蘭的教育制度常受到世界各國的推崇。他們在 2016 年提出新課綱,其提及的內容強調培養橫向整合的素養與跨領域學習,並指出學校應該營造合作學習的環境,提供學生每年至少一次的跨領域學習機會。這並不代表他們放棄了原有的學科教學,而是站在傳統的基礎上,透過結合現實層面面臨到的議題,進行多方學習與合作。芬蘭大約每十年就會有一次課綱改革,現階段所推崇的主題式學習法,即是打破傳統學科的框架,改由一個主題來學習各方面相關知識。

因應新時代科技的跨領域課程

圖片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9288   

    國外在教育學習領域上做得有聲有色,臺灣也不落人後。我們常聽到的輔系即是除了修滿主學系的最低畢業科目學分以外,尚需加修輔系規定的專業科目並修達一定學分;雙主修則為除了修滿主學系的最低畢業科目學分以外,還需修滿加修學系全部專業科目。這兩種方式皆是我們在大學端的跨領域學習好選擇,如果覺得沒辦法消化輔系及雙主修,也還有單一課程可以選擇,通識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了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臺灣某些大學也開始增設新興跨領域課程,其中大多與資訊科技、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領域相關。我們可以知道這樣的轉變是一種趨勢,當 AI 人工智慧漸漸領導這個世代,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順應未來產業結構的改變。只有提升自我,我們才能在社會上找到立足點,這樣的理念也是現階段求學端需要注意的。

大學之間的合併

圖片來源:http://web.asia.edu.tw/files/14-1000-31200,r135-1.php?Lang=zh-tw   

    除了增設跨領域學習課程之外,臺灣也有愈來愈多的大學合併。併校可不是件小事,著名的例子像是 2016 年的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 2018 年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併成高雄科技大學,去年通過並預計今年八月掛牌成立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皆是增加學生發展跨領域學習的例子。

    清大和竹教大的合併即是理工與人文領域的結合,在併校之後多了教育與藝術領域,激發學生更多可能;高雄科技大學的產生結合了高應大的機械、土木、化材、電子、電機、海科大的海洋科技產學教育、高第一的財金、外語等領域,促使學生能夠體現人才培育及產學研發;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合併即是結合醫療領域與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展現,在未來勢必會激盪出不小的波瀾。

跨校選修,學習不設限    

    學校沒有合併、資源不夠多也不用擔心,臺灣的教學理念日漸開放,現在其實有很多大學開放跨校選課,這對學生來說除了多了便利性、跨域性,對於知識性的提升也很有幫助。我們可以看到上方圖片的例子,跨校選修所涵蓋的學習領域涉略廣泛,修習課程甚至可以抵免學分或是取得畢業認證。在學習新知的本意下尚能獲得額外證明,豈不是一舉兩得之計嗎?

    透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不同學校、不同領域彼此碰撞,所能激發出的火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學者總會鼓勵大家多去嘗試,唯有我們率先踏出那一步,我們才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考資料:

學習趨勢:跨領域、現象為本的統整學習 http://120.127.233.225/index.php?edm_no=134&content_no=2671

芬蘭教育制度世界公認 值得臺灣借鏡 https://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2001/202001071986779.html

學習就要打破領域之分 》擁抱跨界力 比別人更有機會勝出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9288

Facebook Comment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