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號人物專訪 — 張希慈  】把城市從探索踏進好奇心的教室,城市浪人是張希慈一輩子不會膩的故事

【第二十號人物專訪 — 張希慈 】把城市從探索踏進好奇心的教室,城市浪人是張希慈一輩子不會膩的故事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7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張希慈,畢業於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是城市浪人創辦人之一,TED x YuanzeU 年會講者,也曾擔任過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用社會學的靈魂,創出充滿溫度的團隊,畢業後展開充滿創新的生活。

我們的社會和教育,似乎都忘了教導大眾如何重視社會問題|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社會系」教她學會看見問題,卻沒人思考該如何一起解決問題

 

「社會系」在許多人眼中,似乎一直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科系,總是探討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議題,努力看見別人沒發現的事,但能力卻是有限的,知道卻不代表能解決。高中起,希慈就已經決定未來大學的路,進入社會系後,大學課堂上的學習、實作經驗,讓她對於社會議題更加重視,究竟這些問題為何會出現。回到社會系的本質,在四年學習期間對於勞工權益、性別等問題都得到了不同的看法,但這些問題是需要社會上有不同專業能力的人去解決的,因為不同的領域,以不同的角度才能更有效的完整解決。她認為若是以單一觀點與角度是難以真正解決社會議題,因而也引申出了該如何將人才投入適當領域,並著手解決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和議題。

 

大部分的人對於眼前工作上的問題可能早已手忙腳亂,鮮少會去關心社會上的問題,更不用說要他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可貴的是若是能試著將別人覺得無趣的議題,換個方法或重新包裝,再放回大眾面前,或許能蹦出不同的火花。希慈希望能讓有能力的人願意出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而這正是「城市浪人」的本質 — 重視公民參與。我們的社會和教育,似乎都忘了教導大眾如何重視社會問題,久而久之自然大家也就不覺得自己需要參與社會議題。因此她也開始去思考,要怎麼樣能讓大家找到問題,並且用自己的專業去改善這個問題,而城市浪人正是工具之一。

 

以「啟發」、「引導」為團隊目標的核心,城市浪人是啟發青年,過去你很可能陷入迷惘,然而,在行動的過程更發現自己也可以付出。

 

「改變世界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了一點點。」

環顧四週,你所身處的環境與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熟悉卻一成不變呢?|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創立「城市浪人」,教會學生公民參與的重要

 

希慈說,其實城市浪人當初成立時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希望推廣「行動力」的重要性,而這個品牌源自於她的一堂課堂的作業,當時是依據她大學舉辦活動的經驗而衍伸出的想法。很多人一定很好奇,一個大學生能有如此完整的組織概念,到底要有多完整的企劃才能實踐的如此好。希慈補充,很多事並非事事齊全才能開始,也並不是什麼都想好才發生的。最初是從一個活動開始,看著手上的專案,居然能讓同學都覺得感動,這時才是真正開始發酵的時候。記得第一年創業,她自己寫了五十篇至百篇的文章,開始自己行銷,自己學會做品牌溝通,而且在舉辦了第一次活動後,才去思考是否有更多人需要或希望嘗試參加更多的活動。經過一連串的SOP,網上的意見,最終她才決定要開始去辦更多的活動,一直慢慢的推廣,從台北到南部,甚至到其他更遠的地方。

 

回憶起創業的第一年,希慈她自己行銷,自己辦活動,她說原則上她不希望讓活動變成所謂的「菁英教育」,因為理念上不應由利益出發,更不應設下門檻,這才是推廣該有的樣子,所以也只收取了五百元為參加費用。對創業的新手來說,營運問題還是必須去考慮的,營運 VS 資金,她需要去想出不同的組織形態,來解決資金問題。希慈更說到,創業是需要不斷嘗試,才能找出平衡活下去的方法。

 

創新而富有意義的活動,給予他們一個勇於嘗試的機會

 

「城市浪人」這四個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學生們的生活中開始變成話題中的一部份,也成為課外自我成長的一個方式。不過學過行銷的朋友應該也會知道,不論是商品還是活動,最重要的正是目標客群,那對於學生們來說,什麼樣的活動能讓正在玩耍年紀的學生們用於參與 ? 他們參與城市浪人真正想得到的是什麼?希慈說,她當時的作法是去做文字資料的分析、質化分析、跑文字雲,透過活動的前測後測去了解參加學生們真正的想法,從中發現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對於自己會有一些茫然、迷惘,所以他們會希望在參與活動後,能學會勇敢、認識自我,同時也想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

 

對於身為舉辦方的希慈來說,她希望得到的效果是,去建立外在學習系統,像是同儕,亦或是家人間的相互學習,希望他們能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度能夠提升。不過他說,其中她認為最成功的部份除了剛剛提過的外在學習部份,更重要的是與陌生人互動的勇氣,學會如何去突破舒適圈。當然,或許不是每場活動的參賽者,結束後都會是滿載而歸,但在活動的根本上,正是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全力的去參與活動。希慈和我們分享了例子,其中一個任務是,要寫信和父母溝通,其中由於與父母的對立角度,還有家庭背景等因素致使信件在尚未被拆封下,信件就被撕掉,失去了談心溝通的機會。因而在表面上,這個任務是失敗的,但你注意到了嗎?至少他嘗試,那這是否等於失敗?有時候我們給的正是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以其他方式去嘗試,或是自己去尋求答案,而這些並不是所有成效,都是任務下能夠立即看見的。

 

入選為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卻依然有許多的否定、肯定的兩極評價

 

希慈說,剛開始收到消息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有些入圍都是讓她覺得厲害到自己追不上的。不過,在許多人的眼裡希慈正也是發光發熱的人,努力是會被看見的,或許在得獎後還是有人對於她做的事不感認同,但我相信在這個獎項肯定下,她是實至名歸的。後來某次的機緣下,她參與了一個活動,剛開始她很積極的與人對談,沒聊幾句卻有了些許尷尬,在友人的介紹下,分享到她得過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沒想到這個頭銜讓在場的許多人,突然間對她有了興趣。她說,這個「標籤」 確實吸引了一部份人想去了解她正在做的事,透過富比士肯定,更多的人是以這個「標籤」來快速定位你的身份。對她來說,這很諷刺,因為她並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但不得不說這的確有一定的幫助,她也把這次的經驗做為自己一次的警惕,她告訴自己,別用這種標籤的方式來決定一個人的內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真正去認識了,才得以下定論,別當個先入為主的人。

 

擁有許多不同工作面向的她,更能咀嚼出生活中精彩的味道

 

在成長旅途上,希慈是個作家,同時是個創業家,並且榮獲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的美名。擁有許多不同工作面向的她,最近她又有了新的嘗試 — 戀愛的教育者,她在女人迷上發佈了一些與情感關係相關的文章。希慈說,很多人其實都會覺得遠距離戀愛很困難,如果又是個工作狂簡直是難上加難,但很令人意外的是,反而難加難,問題卻變簡單了!她說在感情這條路上她成長了許多,她知道如何在一段關係上使自己既是獨立,卻又不孤獨,不過為什麼是獨立卻又不孤單?因為其實這些壓力也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外在眼光的壓力,該如何找出自身平衡?其實就是需要伴侶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理解,能夠明白自身的感受,支持並相信,因此一個完整的人,首先要思考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剩下的是需要一個相信自己的人,就能夠獨立卻又不孤單。

「勇敢」不是什麼都不怕,而是明明怕得要死,卻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從規劃製作、故事探索、文字影音等整合資源製作完成。目標推廣資訊化時代下的創新思維與轉折歷程,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從歷經挫折、轉型創新等階段突破在職涯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邀請你/妳共同參與創新人物與自身的成長。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
▶️ http://bit.ly/2Vv7P6B

🚩追蹤 ig 帳號:https://reurl.cc/Lby17
🚩訂閱 Youtube 頻道:https://goo.gl/vJszkx
🚩按讚 Faceboook 專頁:https://goo.gl/VwSUT8
🚩搜尋官方網站:https://goo.gl/Ns81dC

Facebook Comment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