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情從小被框架著了之後你會獲得什麼?這個社會的基本價值是什麼?是讀書還是面對家庭、是職涯升遷還是賺了多少錢。當有了一定的歲數後,走入社會中有大多數的人為了某種目的接近而遠離,因為那些而有了這些,而你如何不後悔呢?
這是一個平平的下午,一如往常正在工作的我,桌上的手機響了,來了一通獵才電話。電話中他有禮貌、半低音的方式告訴了我他從網路上找到我的聯繫方式。他說:「請問你在….任職嗎?我在找資深的….」電話這頭讓我麻木,這是這個月的第五通。每接起一通這樣類似的電話,總讓我想我到底要的是什麼?是年薪多少還是這間公司需要我什麼?而我到底是誰。
就像「一件襯衫」這部影片中陳映蓉導演提到的,為什麼被框架住。長大是很爽的,不用去管那些國國數數英理化,你只要管你自己,去追尋你想要的選擇。而我在經歷了工作後的幾年後,賺了點錢能夠溫飽的同時,卻逐漸發現這些中自己淪為只會做事情的機器人。
青春,逝去的快。相比你的一生將近80年,他不過是十載,數學算的快的人你會發現就是 1/8,等於 12.5%。換句話說,在生命中青春只表示了你的人生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後青春」。在後青春的階段裡,你怎麼認識你自己,去愛你愛的人都是接下來生命中的課題。張孝全在年輕時跳了基隆河、賈靜雯一個人離開台灣唸書、章立衡只想結婚生寶寶、王柏傑把挫折變成養分,范曉萱迷惘翻了,卻從未放棄自己。放棄是一時的,觀念是一輩子的,這這些經歷中你如何去看到自己與週遭的人,在過去的時代會被自己所重視,在這個世代卻會逐漸被資訊所框架,被資訊洗腦後失去心中的自己。
要說「後青春」會在什麼時期走掉。或許是在你資訊麻痺後又僅剩的科技冷漠。過不久的將來,當大部分的工作與機會都被網紅被武力所拉扯之後,身為一個人該有的行為與思想,又在哪裡會不復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