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謝祖輝
攝 陳森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2900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不知道大家否曾經有學習過樂器的經驗,樂器與音樂之間能劃上等號嗎?雖然自己也接觸過數年的樂器,面對這個問題卻啞口無言。到底我們對學習音樂這件事有足夠的了解嗎?現在身處的社會環境又是否有利音樂的學習呢?很榮幸邀請到BonBonMusic創辦人Henry(徐逢均)分享親身的經歷,大學在音樂系畢業而且隨後更從事著音樂教育工作的他,分享了一些關於他對台灣的音樂學習環境的觀點與角度。
Henry從輔仁大學古典音樂系畢業,但他並非自小在專科班出身,因此他也經歷過自己摸索樂器的迷惘時期。他自己也提到,小時候學小提琴換過數十位的音樂家教老師,只為了讓自己小提琴能拉得更好一點,他自己也曾感嘆為什麼學樂器的過程是那樣的繁複呢?
曾經是學生的他,畢業後當過數年的音樂家教老師,這並不奇怪,不管是正職或兼職,這是音樂系學生最明顯的一條出路。因此他也很清楚,很多時候所謂的「教學」只是根據自己以往接受的經驗與模式的映射,並不會適合每一個人。眼看著自己每天把大部份時間都只能花在教學身上,他認為傳統的音樂家教模式只會使他淪為教學機器。
BonBonMusic是Henry試圖改變這個困境而創造的成果。因為在學校從來不會有人教你如何去創業,尤其是音樂系的學生。因此在學習與工作外,他更會抽出僅餘的時間了解社會、企業與創業的趨勢。 先撇除以考進音樂系或從專科班的經驗,我們檢討了傳統接觸音樂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較為熟知的方式可能是透過研究牆壁上張貼著的補習班資訊、父母突如其來給來的家教,或是親友們推薦的人選等,但這些方式只會伴隨陌生感,對想學習音樂的人來說很難說得上帶來怎樣的優勢和便利性。
而在經營者方面,少子化令學生減少、店鋪租金與物價的上漲使他們難以維生。這些跡象都顯露出以往的經營方式是需要被改變。 當我們想了解在台灣看見怎樣的問題時,Henry舉了北歐國家的形式作為例子。在當地學樂器之前,政府會資助你用一年時間先去了解音樂理、節奏這些基礎,讓你在真正接觸學器能充分有了基本的音樂知識。而在台灣較為常見是我們學習音樂時會本末倒置,常著重在產出,學了不夠數個月,家長們已經期待看見成果,盲點在於過程是常被忽略的地方。
以往要成為音樂相關領域者的方法可以選擇進音樂系,或是進入流行音樂產業圈,但要進入流行音樂產業圈當然困難,而且回想十幾年前製作音樂需具備的硬體設備的成本與門檻都高得驚人,光是錄音室已經是數百萬起跳。Henry提及在他學習的道路上老師們都普遍會認為古典音樂就是唯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數位音樂感與趣的他反而顯得是異類,不過利用數位結合音樂這個想法早就植入在腦海中。
說到往今的差別,以前想要聽歌並不像現在便利,先要把唱片或卡帶放到播放器,戴上耳機專心地在房間聽歌,不像現在的音樂已經普遍的像背景音樂,Henry笑說這樣的步驟就像是聆聽音樂前的儀式。現在各種音樂與影視平台Youtube,Spotify等的出現,音樂變得相對親民,透過網絡學習更成為主流。
為什麼會想要打造一個音樂家教平台呢?無非是自己明白學習音樂的切身之痛。不管是甚麼的目的,不同年齡層的人都有學習的衝動,不少人長大都在後悔小時候沒學會一種樂器。而事實上人愈大,愈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需要踏進音樂教室的勇氣越大。Henry分享了一些教學的經驗談,曾經他有遇過銀髮族來上課,其實他們是因為想有人陪伴,或是找個老師唱歌給他們聽才會上課。而他認為種種的理由都不應被限制。人們想學音樂的目的很多,可能是為了結婚時唱上那一首歌,或是為了參加比賽得獎。BonBonMusic想做到的則是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教學對象。
在創業前花了不少時間驗證這個想法,沒想到媒合平台的雛形,是由Henry從陌生開發去找老師與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後再手動配對。用半年時間足夠了解到這一塊的市場後,才是創業的開始。雖然現實的壓力很大,卻也沒有束縛Henry的想法,用自己的積蓄去租了一個空間打並造成合適的教學場地BonSpace,因他相信有了據點後就能有更多的發揮。
在過程聚集並結識了一群喜愛音樂而且具不同專長領域的人,更嘗試架簡易網站,了解辦活動的流程,音響器材如何操作。 這些領域Henry都有親自涉獵,雖然不是全皆精通,但卻需要了解後才懂得如何與不同單位溝通。而且更希望為老師們打造影音的履歷表,改變以往學生和家長依靠文字去猜測老師的技巧與風格,因為學生們一開始根本也看不懂這些文字的意思與內容。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才真正進入實戰階段。
創業面對的問題離不開「錢」和「人」,畢竟大家雖然都有心推動,但在決定上仍有不少的磨擦與分歧。發不出薪水,人員的離開都有經歷過。創業就像是一場長期的抗戰,拿出決心很重要,因此Henry也花光了積蓄,推掉原本的工作機會。如果沒有一定的覺悟,你的夥伴會有所動搖,而且事情不會做好。 營運數位平台是燒錢的過程,因而在BonBonMusic外也延伸了BonMedia的影音錄製工程。BonMedia的優勢在於他們非常了解如何令聲音有好的呈現,畢竟他們一直在做相關的內容。而且幫助素人們處理網絡直播、也參與了現場活動或演唱會的協助、並與YouTuber們合作拍攝。
在不同的需求與供應下,BonBonMusic形成了三個方向的發展:影音團隊(BonMedia)、媒合平合(BonBonMusic)與藝文空間(BonSpace)。不論在人力物力上支撐三個平台的難度很高,但這也是始終會面臨的問題,而且這三個面向也是相輔相成,將來的目標更是形成一個能助長音樂風氣發展的生態圈。
Henry則認為這問題不會因為有了平台才會發生,雖然老師們的資訊現在更透明與容易接觸,但我們在做的是幫老師做大數據的分類,並且將專長能夠發揮。即使是從裝水的玻璃杯敲出音樂,都是有特色的技能。雖然台灣數十年來的薪水漲幅低,但老師與學生也需要共同進步。因此也將自己定位為學習加速器,提供方法給老師們如何用利用數位化資源教學。
學習無分年齡,地域的限制。不少人因會很多因素而卻步,而舉辦線下活動則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無論是學生、上班族、銀髮族都是歡迎的對象。BonBonMusic辦過不少的活動讓眾人參與,開設「音樂補給站」提供老師們不斷進修,不時也會邀請不同音樂範疇的大師來一場演講的「跨樂學堂」,也舉辦過「陌聲人」歌唱比賽。還有草地音樂會,品酒音樂會等,將味覺、視覺和聽覺融合並擦出更多新的火花。形形色色的活動,無非是希望發揮出更大的外溢效應。時下不少年青人也藉著獨立樂團、歌手的喜好找尋自己的知音,而且更衍生獨特的衣著與品味風格,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於學習音樂我們需要改變既有的想法。以台灣來說,學音樂常是家長顯示出孩子為乖乖牌的形象,成為有氣質的小孩。但現在環境已經變得開放,要學習各種音樂已經越來越簡單,因此家長都應該變得開放。學音樂應該多元,不要侷限於範圍。學習的輔助工具也越來越多了。不管是成人、銀髮族也都能學。現在的學生可能會問潮流的網紅,對知識的追求也更具主動性。而老師除了核心知識也該有所新知,學習更多。教學相長是數位時代我們需要注意的關鍵。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